陶瓷材料制備的工藝過程對各組成相的結構、數量、形狀分布等均有重要影響,因此對陶瓷零件的性能造成較大差異,如陶瓷表面裂紋、晶界及其他幾何缺陷對陶瓷強度的影響,甚至超過其成分和結構的影響。同時,陶瓷的這一特性,給陶瓷產品的質量控制帶來一定的困難,即使是在同一條件下制備的陶瓷產品,其性能的分散度也較大。使得人們盡管對陶瓷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但要做到像金屬材料那樣科學地控制生產質量,目前仍然存在較大的困難。
陶瓷材料的制備過程主要分為原料粉末的制備、成形與燒結等三部分。
原料粉末的制備
工程陶瓷對原料粉末性能的要求很高,因為原料的純度、粉末的粒度等都直接影響工程陶瓷的力學性能。工程陶瓷的制粉方法很多,但主要可分為粉碎法和聚集法。一般廣泛使用的是粉碎法,但這種方法很難得到超細微粉,且由于使用機械粉碎的方法極易造成雜質的混入。現代工程陶瓷基本采用聚集法制粉。聚集法就是由離子、原子經核生成和核長大兩個階段而制成微粉的方法。該方法容易得到超細微粉,并且化學純度高,均勻性好。聚集法又分為固相法、液相法和氣相法等。
1.氧化鋯粉的制備
從試驗室研究到工業化生產的氧化皓粉末已有較成熟的制備方法,主要采用共沉淀法。陶瓷的各種成形技術均可用于Y-TZP陶瓷的成形,尤以通過噴霧造粒、干壓或等靜壓成形為多見。由于Y-TZP陶瓷粉末很細,采用注漿或注射成形工藝會帶來一些難度,在調制漿料方面應采取有效措施獲得性能優良的漿料后,才可應用。
氧化鋯粉
2.氮化硅粉的制備
氮化硅粉末的制備方法有硅粉氮化法、SiO2還原干化法、硅亞胺分解法和氣相反應法(包括高溫氣相反應法、激光氣相反應法和等離子體氣相反應法)等,不同方法所得粉末特性有較大差異,下面分別作簡要介紹。
氮化硅粉
硅粉直接氮化法:硅粉直接氮化法是將具有一定純度的Si粉磨細后,置于反應爐內通氮氣或氨氣,加熱到1200~1450℃進行氮化反應就可得到Si3N4粉末。
碳熱還原法:具體工藝是將SiO2和C粉混合均勻后放入反應爐內,通氮氣或氨氣加熱至1300~1550℃進行氮化即生成氮化硅粉末。此法所得粉末純度高,顆粒細,反應吸熱,不需要分階段氮化,氮化速度比Si粉氮化速度快。
硅亞胺和胺化物分解法:此法又叫SiCl4液相法或液相界面反應法。SiCl4在0攝氏度下、干燥的己烷中與過量的無水氨氣發生界面反應生成固態硅亞胺化物[Si(NH)2]和白色沉淀氯化銨。
氣相反應法:氣相反應法是以SiCl4之類的鹵化物或SiH4之類的硅氫化物作為硅源、以NH3作為氮源,在氣態下進行高溫化學反應生成Si,粉末的方法。
根據激發方法不同,分別有高溫氣相反應法、激光氣相反應法和等離子體氣相反應法。
3.碳化硅粉的制備
碳化硅粉體制備工藝有多種,各種合成方法中碳熱還原法所需的原料價格較低、生產的產品質量合格率較高、可以大批量的生產,在碳化硅的制備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
碳化硅粉
碳化硅粉體的制備方法有多種,按初始原料的物質狀態大致可分為固相法、液相法和氣相法三種方法,具體如下:
3.1.固相法
固相法是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固相物質,經充分研磨混合和高溫煅燒生產碳化硅的一種傳統方法。采用該方法生產碳化硅,能耗大、效率低且粉體不夠細、易混入雜質,但因其操作工藝簡單等優勢,仍在碳化硅的制備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此外,固相法又分為碳熱還原法、機械粉碎法及自蔓延高溫合成(SHS)法。
3.2.液相法
液相法是將可溶性金屬鹽類配制成溶液,通過一定的操作將金屬離子沉淀或者結晶出來,將金屬離子加熱或者脫水分解,最終可制得純度高的納米級微粉。液相
3.3.氣相法
氣相反應法是直接利用氣體或通過各種手段將物質制備成氣體,使其在該狀態下發生一定的反應,然后會慢慢冷凝得到自己想要制備的產物。目前,氣相反應法可以生產高品質的碳化硅微粉,其組分易于控制,但成本高、產量較低,不易在工業上大批量生產。氣相反應法主要包括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激光誘導法(LICVD)和等離子法(PICVD)。
液相法是將可溶性金屬鹽類配制成溶液,在將金屬離子沉淀或者結晶出來,將金屬離子加熱或者脫水分解,最終可制得純度高的納米級微粉;氣相反應法可以生產高品質的碳化硅微粉,其組分易于控制,但成本高、產量較低,不易在工業上大批量生產;固相法生產成本低,易于制作有很好的工業前景。固相法中的碳熱還原法雖然在生產過程中能耗大、效率低且粉體不夠細、易混入雜質,但該生產方法也有很多優點,例如原料成本低,質量穩定,操作簡單等,仍在碳化硅的制備領域應用廣泛。
粉體圈 整理
了解優質裝備供應商,請聯系客服18666974612(微信同號)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305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