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體圈微信高層論壇成功開通以后,短時間聚集了來自于非金屬礦、陶瓷、磨料、涂料、納米材料、各類研磨設備、表面活性劑、顆粒表征測試儀器等業內的企業家和資深技術人員。過去的一周,論壇就與陶瓷有關的粉體材料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對于部分論點,粉體圈小編總結如下:
話題1關于陶瓷原料要求
東莞五全立磨總經理梁用全先生:
除原材料的本身純度以外,研磨后純度(如含鐵量等)也會影響陶瓷的白度。好的粒度分布及原料純度影響燒結白度及燒結溫度,當然,也會影響成品陶瓷的亮度。
廣納納米總經理薛國旺先生:
以除鐵為代表的除有色金屬氧化物,一直是陶瓷粉體考慮的重要因素。越高端的材料,對這要求越高。
氮化硅陶瓷專家張弘毅先生:
現在陶瓷對粉體的要求其一是純度,純度決定了陶瓷的基本結構;其二是粒度,粒度分布對成型工藝和陶瓷密度有很大影響;鐵不但影響陶瓷的理化性能,還會影響燒成后的顏色,氧化鐵不除好,顏色也就無法保障。在電子陶瓷領域,更是必除干凈的元素。
圈子不在大,而在于精
話題2關于硅酸鋯最小研磨尺寸
無錫新光粉體總經理邊浩光先生:
對于結構陶瓷,一般做到D90小于1微米或者D100 小于1微米。
萍鄉中歐陶瓷徐真祥博士:
以電子陶瓷、結構陶瓷及生物陶瓷等為代表的各種高技術陶瓷對陶瓷粉體要求非常高。粉體應具備純度高、顆粒細、粒度分布窄、組分均勻及團聚狀態可控。粉體加工過程中選擇合適的表面活性劑,保證粉體具有易分散、潤濕性好以及流動性佳具有實際意義。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目前對粉體性能的要求不系統,也沒有相應標準,研磨工藝及設備比較落后,換句話說原料加工技術重視程度不高;可喜的是,近幾年陶瓷噴墨技術廣泛應用,建陶行業對原料加工技術升級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未來幾年發展建陶高效粉粹研磨技術應該有很好商機。硅酸鋯在建陶行業應用d50以0.7~0.9為佳,大細,增白效果未必好;從研磨角度來看,國產研磨系統可將硅酸鋯磨到:d50小于0.2微米、d90小于0.5微米及d100小于1微米。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美國康塔中國區負責人楊正紅先生:
我只有一次經驗: 氧化鋯被研磨到4.5 小時時,中粒徑突然降到30nm ,時間再長已不會變化。樣品是放在乙酸乙酯中送來的,分散較好。一旦干燥,這么高的表面能就沒戲分開了。所以我反對“納米粉”的概念。兩外,激光粒度儀d90以上,d10以下測不準。準確地說,算不準,擬合誤差極大。
上海亞馳化學尹月燕博士:
全部顆粒在100納米以內才叫真納米。無機材料在各種介質(水,溶劑,油)中的分散沒問題。D50. 30的氧化鋯我還沒做到,鈦白球磨d50可以達到22納米。納米二氧化硅,氧化鋅已有大規模生產。但在下游應用時需要解決在不同環境中分散的問題。
關于納米氧化鋯干燥,在乙酸乙酯中干燥,如不含分散劑肯定會團聚;如含有分散劑,一般干燥溫度下不會分解,則有粘結效果,烘干后返粗也會很明顯。但含分散劑的粉干燥后,再重新分散到乙酸乙酯中還是可以的。
完全不做改性,不做分散的話,納米粉體只能在與自己表面親和性好的介質中分散尚可。其它使用環境還需另做表面改性。化學沉淀過程中也可使用恰當的分散劑進行表面改性。
話題不在于多,而在于深入
話題3關于陶瓷噴墨和噴釉
江蘇脒諾甫納米材料郝小勇副總經理
噴釉,噴墨,噴干粉,三種方法類似,但對材料的性能要求完全不同。目前,陶瓷噴釉進展不好,陶瓷市場不好,新技術在卡殼。
陶瓷釉料是不能太細的,噴釉釉料一般不小于2微米,否則很容易縮釉。一般是透明釉,也有乳濁釉的,很少。另外,噴釉估計很難流行了,厚拋釉已經出來了,效果比噴釉好。
廣納納米總經理薛國旺先生:
根據不同產品選擇不同的施釉工藝,比如浸釉、淋釉都是目前還常用的施釉工藝。一次燒成的陶瓷,還是主流。坯釉結合好,在燒結范圍就可以。陶瓷,關鍵在釉。要和坯體搞好關系,還要迎合各種功能和人們的喜好。
專家不在于學歷,而在于實戰
題外話: 濕法研磨納米碳酸鈣中出現了雙峰分布?
長沙礦冶研究設計院張國旺教授:
由碳酸鈣應用效果決定,粉體(漿料)是中間環節。每個領域不同,粒度儀器也有多種。首先要明確哪種粒度儀。
東莞瑯菱機械宋克甫總經理:
出現多峰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原因:1、物料一開始就粗細不太均勻(次要因素);2、研磨機的能量分布不均勻(主要因素);3、研磨機的線速度不夠,剪切力不夠。
美國康塔中國區負責人楊正紅先生:
如果是納米漿料的測定,如錦州鈦業納米鈦白粉,就要選用超聲法的粒度分析了,從5nm~1000微米。橫跨激光衍射法粒度儀和動態光散射粒度分析儀范圍,漿料濃度可到50%。
辯論不在于聲大,而在于理
粉體圈整理發布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5248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