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日報國際在線報道,8月3日唐山舉辦的“鎂循環產業技術成果發布會”上,由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轉化研究中心(下稱“研究中心”)研發的300噸級鎂電聯產量產級產線首次亮相。鎂電聯產量產級產線落后,電流密度將維持在5.8mA·cm2,每年可生產高純度氧化鎂300噸,產生綠色直流電40萬度。
高純度氧化鎂是精細化工產品和高溫耐火材料,大量用于航空航天電子等各個高端領域。目前,國內外獲取氧化鎂的生產工藝主要為礦石煅燒法和海水/鹵水提純法,但前者每生產1噸氧化鎂就要產生1.1噸CO?,而且產出的氧化鎂純度最高僅有98.5%;后者的技術長期被日、美、歐洲壟斷,且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劇毒氨水,環境污染嚴重。
2020年5月,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轉化研究中心創建并成功研發出了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將鎂作為燃料參與燃料電池反應過程,使每個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一個鎂離子,并與水中的氫氧根結合生成氫氧化鎂的沉淀。采用原電池法制備一噸高純度氧化鎂(99.5%到99.95%)的過程中,可以產生2500千瓦時至3000千瓦時的優質直流電,而且可實現無工業三廢排放。因此這項技術也被公認為是一種綠色、高效、穩定、成本低的高純度氧化鎂制備方式。
該技術于2020年12月經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科技成果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后經過2年余產業化技術開發,現已完成300噸級鎂電聯合產線建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梁靚表示,鎂電聯產量產級產線落后,電流密度將維持在5.8mA·cm2,每年可生產高純度氧化鎂300噸,產生綠色直流電40萬度。
粉體圈 整理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116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