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荷蘭特文特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在常溫下制備高度有序半導體材料的新技術。目前,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自然·合成》雜志上。
DOI:10.1038/s44160-024-00717-z
圖源:《自然·合成》
金屬鹵化物鈣鈦礦作為一種新型的功能材料,因具有較高的吸光系數、長載流子擴散長度、可調節的帶隙等優異的光物理性能,在發光二極管、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等多個領域有著較多的應用。傳統的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大多以多晶的形式呈現———這種雜亂無序的晶體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其在部分領域的應用。通過提升加工溫度來獲得高度有序的材料是一個思路,但這對于溫度、加工及成本都造成極大挑戰。因此,業內技術升級視角的一隅便聚焦在常溫條件下制備出高度有序的金屬鹵化物鈣鈦礦材料。
荷蘭特文特大學研發團隊一直致力于金屬鹵化物鈣鈦礦的研究與開發,該技術是在室溫條件下通過脈沖激光來逐層構建材料的,憑借對晶體結構的精確控制,來大幅減少納米級缺陷的生成,進而提升材料整體的光電效率。這給學者、企業提供了一種綠色、高效益的半導體材料制備方法,并推動了基于Ⅲ-Ⅴ族發光二極管等高端技術的發展。
粉體圈Alice編譯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26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