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粉體材料的整個制備過程中,熱處理工藝往往是影響最終性能的關鍵步驟——它調控材料的粒徑、晶型、比表面積、晶體缺陷甚至分散狀態,直接決定其在鋰電池、半導體、磁性材料、催化劑等高端領域中的適用性與競爭力。尤其在高性能無機材料中,熱處理窗口往往非常狹窄,對溫度控制、氣氛調節及升溫保溫過程要求極高,稍有偏差便可能導致產品失效。
當前實驗室層面的新材料研究不斷取得突破,但不少新材料項目卻在邁向中試和產業化的過程中陷入瓶頸:中試難度大、工藝放大成本高、周期長、回報不確定,最終導致大量創新成果止步于實驗階段,難以真正轉化為市場價值。
粉體圈·粉體工業萬里行團隊與前錦爐業銷售總監王軍輝先生(右一)、外貿部浦靜亞女士(右二)合影
在此背景下,江蘇前錦爐業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前錦爐業)聯合宜興精新、無錫晨穎、無錫福安、宏驍智能、馭納智造等設備企業,共同組建了“新能源、新材料聯合實驗室”,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致力于實現材料研發成果的快速中試驗證和產業化落地。
在粉體圈·粉體工業萬里行近日的行程中,團隊成員走進了前錦爐業,在實地走訪中,萬里行團隊不僅深入了解了前錦爐業在熱工裝備領域的深厚積累,也切身感受到這座“新能源、新材料聯合實驗室”在推動科研成果中試轉化方面所發揮的獨特價值。
實驗室成功,產業化“跑不通”?問題并不只是技術
對很多材料企業來說,產業化過程中的主要難題,并不在實驗室技術本身,而是缺少一個能模擬真實工況、靈活調節工藝參數、支持規模放大的中試驗證環境。傳統痛點包括:
l 無法模擬真實熱處理環境(如氣氛、溫度梯度)
l 設備參數與實驗工藝脫節,調試依賴“試錯”
l 工藝鏈不連續,驗證周期長
l 缺乏產線設計與設備集成能力
一站式中試平臺:工藝+裝備+氣氛+團隊一體協同
由前錦爐業牽頭搭建的新能源、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整體占地面積達1500㎡,內部構建了多個獨立的工藝功能區,覆蓋粉體制備的多個環節:
前端環節:研磨、分散、混合、干燥
中段工序:高溫燒結、高溫包覆、融合改性
末端精制:機械粉碎、氣流粉碎、篩分分級等
檢測儀器:掃描電鏡、XRD、激光粒度儀
同時,實驗室配套建設有制氮系統、硅烷與氧化性氣體控制系統,可實現在惰性、還原性、氧化性等特殊氣氛下的高溫及復雜反應過程模擬,滿足無機粉體及復合材料的多樣化熱化學加工需求。
以下為新能源、新材料聯合實驗室現場部分核心裝備展示:
除了專業的全流程設備的配套,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新材料聯合實驗室配備有一支經驗豐富、跨工藝協同的專業技術團隊,包括設備調試工程師、材料工藝工程師及中試項目管理人員,可與企業研發人員協作搭建針對性工藝窗口,圍繞材料特性進行參數優化、輸出中試驗證數據,為后續放大設計提供依據。
通過這套“工藝+裝備+環境+團隊”的系統化配置,實驗室不僅能完成熱處理環節,更能為整個粉體材料制備過程中的協同工藝優化與產線放大提供完整、可追溯的中試解決方案。
新能源、新材料聯合實驗室目前重點面向鋰/鈉離子電池材料、固態電解質、碳納米管、高純粉體材料以及先進陶瓷等領域,提供從小試到中試的一站式技術支持與工程驗證服務。如您在相關方向有材料開發、中試驗證或產線放大方面的需求,歡迎通過粉體圈平臺與實驗室團隊取得聯系,獲得專業支持與協作機會。
粉體圈·粉體工業萬里行持續出發中,粉體圈也將持續關注并報道更多前沿案例,為行業搭建溝通與合作的橋梁,共同見證中國粉體材料領域的蓬勃發展。
粉體圈·粉體工業萬里行
作者:粉體工業萬里行
總閱讀量:334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