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細粉體作為一種重要的新興材料,因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化學反應活性等性能而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然而,超細粉體存在易團聚和結塊等問題,使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
萬里行團隊在實地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納維加特(上海)篩分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納維加特”)針對上述問題,特別研發生產了一款小顆粒微米篩,該設備可實現1-5微米粉體的分段式干法篩分,并計劃于近日發布上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深入納維加特,看看他們針對不同的行業是如何實現“讓顆粒分離更簡單”的吧!
萬里行團隊與納維加特副總經理程福剛(右二)
小顆粒微米分級篩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超細粉體在眾多工業領域中得到應用,而這也對其品質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不僅要求粉體粒徑小,還要求粒徑分布窄。為滿足不同領域對超細粉體粒徑大小和粒度分布的嚴格要求,需要使用篩分技術對其處理。程總介紹,傳統的篩分技術雖然操作簡便、分級效果好,但較難實現1-10微米的超細粉體篩分難題。為有效幫助當前諸多客戶解決上述難題,納維加特聯合新加坡技術研發中心耗時兩年,通過超聲波改造、震動設備機改,將原有的單法蘭變成雙法蘭,成功實現了對團聚性強、小粒徑材料的快速分散、分級。程總強調,如果篩分設備的分級效果不理想,將會極大的提高客戶的成本,造成較高的資源損耗,因此,納維加特此次開發的小顆粒微米篩可以實現1-5微米的分段式干法篩分,滿足客戶不同的粒徑篩分需求。
雙層磁性過濾系統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在于電池,而電池的品質核心在于電池漿料的純度。程總介紹,鋰電池正極材料在生產過程中往往不可避免的會引入一些磁性雜質,這些磁性顆粒在鋰電池充放電的過程中,會先在正極氧化,再到負極還原,這個運動過程中極有可能會刺穿電池隔膜,造成電池內部短路,從而引起電池發熱、燃燒、甚至爆炸,可以說這些磁性雜質顆粒的存在,會嚴重影響電池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因此,納維加特與國內新能源電車制造廠商合作開發了雙層磁性過濾系統,在磷酸鐵鋰的研磨段植入該系統,從而實現對磁性顆粒的有效管控,為后端產品的制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3D打印增材再循環系統
3D打印技術是一種借助三維數字模型,采用分層加工、逐層疊加的工藝,能夠快速、準確地制造出模型產物。區別于傳統的減材制造與等材鑄造技術,3D打印技術的成型方式顯著地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工件的制備速度和精度,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和工件制備難度,是目前工業領域中常用的快速成型技術。盡管3D打印技術具有諸多優勢,但其較高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的廣泛應用。在3D打印的金屬制品中,打印用金屬粉末的成本占很大比重,而打印過程中未形成零件部分的金屬粉體若能夠重復利用則可以大幅度降低打印制品的成本。納維加特針對此種情況,特別研發了安全高效的3D打印增材再循環系統,將3D打印機內逸散的粉末,隨時吸入NMS系列3D打印增材再循環系統進行分離,分離后的大顆粒吸入回收器,合格顆粒進入送粉器再利用,可有效減少人工干預環節,實現循環過程的高效、安全。
同時,為方便客戶的后續使用,納維加特還專門研發生產了立體式3D制粉后處理自動化系統,針對3D打印粉末可以進行無氧自動篩分、分級、混合干燥以及無氧包裝,助力客戶構建3D打印粉體全套解決方案。
感應耦合射頻等離子體球化系統
射頻等離子體球化技術是一種利用射頻等離子體的高溫和高焓等特性對粉末材料進行形貌改造的技術,通過射頻等離子體球化技術形成的粉末具有成分均勻、球形度高、流動性好等特點,是當前制備高品質球形粉末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制備稀有難熔金屬、氧化物、陶瓷等球形粉末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納維加特作為國內領先的金屬及陶瓷粉末球化設備提供商,是國內率先推出Ta、W、Ta-W、Ta-Nb、Nb521等高端粉末,結合3D打印技術應用于軍工、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廠家。其所研發生產的感應耦合射頻等離子體球化系統不僅可以制備高熔點的難熔球形粉末,還可根據材質自行選擇惰性、還原性或氧化性的操作氣氛,設備生產效率高,粉料收得率大于90%,支持廢棄粉末回收再生、提純和降氧。
小結
從解決超細粉體的團聚難題,到提升鋰電池材料的安全性,再到推動3D打印金屬粉末的高效循環利用,納維加特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致力于"讓顆粒分離更簡單"。未來,納維加特將繼續深耕篩分技術,優化產品性能,以新加坡技術研發中心為支點,拓展全球市場布局,為高端制造業的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粉體工業萬里行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61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