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青海鹽湖所發(fā)布研究團隊的兩項電子器件熱管理復合相變儲能材料研發(fā)所取得的進展,對新能源汽車電池、高性能計算及可穿戴電子產(chǎn)品熱管理中的應用提供了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為提高電子系統(tǒng)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一、新型水合鹽相變膜
DOI: 10.1016/j.energy.2025.137704
復合相變薄膜制備工藝及應用原理示意圖
鹽湖所溶液結構與界面課題組研究團隊以三水醋酸鈉(SAT)作為相變材料,多孔膨脹石墨(EG)構建封裝空間,設計了一種無機相變薄膜。通過膨脹石墨在不同方向層間交聯(lián)形成3D多孔支撐骨架構建“熱橋”,實現(xiàn)熱量多維度傳遞。并且當電子器件臨界熱失控,相變薄膜主動儲存熱量,該“熱傳導+熱吸收”的雙重熱管理機制有效緩沖電子器件瞬時熱通量,且偏二氟乙烯(PVDF)的引入使相變薄膜(HSPCF)獲得熱誘導柔性、良好的阻燃與電絕緣性能。研究結果使熱失控電池模塊溫度降低10℃,CPU表面溫度降低20℃。
二、新型雙連續(xù)相變熱界面材料
DOI: 10.1016/j.cej.2024.156922
基于雙連續(xù)相變熱界面材料模擬可穿戴電子器件皮膚熱管理示意圖及不同狀態(tài)下發(fā)熱電子元件引起皮膚(模擬)表面溫度變化情況比較
這種雙連續(xù)相變熱界面材料(BPTIM),由石蠟和柔性分子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組成儲熱相(PCM),由粘附性聚氨酯(PU)和導熱介質氮化硼(h-BN)組成導熱相。通過剪切力和優(yōu)化的兩相體積比促進氮化硼取向,在高石蠟(PCM)含量的雙連續(xù)結構中形成織構化的導熱網(wǎng)絡。并引入SBS提高其抗彎性和熱穩(wěn)定性。研究結果使可穿戴設備的表面溫度降低23℃。
參考來源:中科院鹽湖所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9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