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低迷的稀土價格,讓國內稀土5大集團在10月份,陸續宣布減產保價。但稀土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加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導致內需不振,稀土價格想走出一輪像樣的反彈或仍需時日。
僅僅在一個月之后,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有色金屬行業,有色金屬價格保衛戰也陸續打響。11月20日,株冶集團、中金嶺南、馳宏鋅鍺、白銀有色集團等10家鋅行業骨干企業代表在上海召開鋅產業形勢分析座談會,經過討論后達成共識,向全行業倡議,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避免產能過剩,計劃減少2016年精煉鋅產量50萬噸。此次聯合減產規模接近國內精鋅年產量的10%,鋅行業成為繼稀土行業之后第二個倡議限產保價的金屬行業。
11月27日,亞洲最大的鎳生產企業金川集團公司聯合國內7家主要的鎳生產企業,聯合發出倡議,這8家主要的鎳生產商在上海召開座談會后達成共識,提出“不參與低價競銷,同時計劃減產”,今年12月計劃減產1.5萬噸鎳金屬量,2016年計劃削減鎳金屬產量不少于20%。8家鎳企決定成立中國鎳生產企業聯絡小組,發揮引領作用,切實維護行業利益。
12月1日,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主要銅生產企業聯合發出倡議,稱根據各方充分討論達成的共識,2016年將減少精銅產量35萬噸,以及其他為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這10家銅企綜合產能占中國冶煉產能70%以上。同時,各企業還表示,為應對市場極端困難情況和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號召,將在短期內先關停虧損產能,中長期內將進一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未來幾年將不再擴大產能。
現實情況是,國內不少企業現在是純粹賺加工費,只要有加工費賺就不停產。分析人士稱,相比限產計劃,收儲的影響可能更為直接。對于巨頭企業的聯合減產保價的倡議,效果如何還待觀察。
參考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364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