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應用前景展望
中藥超微粉碎技術應用前景如何,將會遇到哪里問題呢?需要采取哪些解決措施?
1、改進中藥固體制劑工藝,提高劑型品質
中藥丸、散劑在固體類制劑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傳統的加工技術使其藥物粒度多在125~180μm ,不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一些外用散劑甚至會產生局部刺激作用。采用中藥超微粉碎,可使中藥物細度達到300目以上,甚至更小,可明顯增加內服制劑在體內的溶解吸收程度,并有可能用較小劑量達到或超過原方的療效。外用散劑引入超微粉碎技術將增加藥物的分散性,有利于涂布、附著,使有效成分更易于透皮吸收,并可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性。在沖劑、膠囊劑、片劑、膜劑等固體制劑中,根據處方性質,在制備工藝的某些環節引入超微粉碎技術,亦有可能在溶解度、崩解度、吸收率、附著力及生物利用度方面改善其品質。
2、豐富和完善中藥炮制技術
中藥炮制的目的之一,是使藥材質地酥碎,使于有效成分溶出和吸收,提高藥效。超微粉碎技術使碾末沖的藥材和中藥制劑達到適宜粒度,可更好地發揮藥效而節省藥材,大大豐富和完善了中藥炮制技術。
3、開發中藥新劑型
對于靈芝、鹿茸、珍珠、羚羊角、冬蟲夏草等珍貴中藥材,均可通過超微粉碎直接制成中藥口服散劑、膠囊劑、微囊等,還可以將某些藥材超微粉碎后直接與基質混合制備成外用透皮吸收制劑或混懸藥劑。
問題與思考
綜上所述,中藥超微粉碎給中藥劑型改革和中藥現代化帶來了一場革命,由于提高了細胞破壁率、比表面積、有效成分溶出度、生物利用度隨之提高。新技術能增強藥理作用、減少用藥量、節省藥材和保護藥材資源;同時還可改善氣味、口感,提高藥品質量。
然而中藥超微粉碎也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中藥超微粉碎及超微制劑相關名稱較多而混雜,有的內涵較模糊;中藥微粉生產缺乏統一的標準;臨床研究的報道相對較少,復方、外用藥研究相對較少;在動物實驗方面,單味藥、復方均已涉及,主要從藥粉的粒徑、均勻度、細胞破壁率、比表面積、部分中藥成分的溶出度、藥理作用、質量標準等方面進行研究,從藥代動力學角度研究的少,藥理作用的研究尚需深入。一些中藥的超微研究已從藥理作用的角度確定了最佳粒徑,但很少從藥化、藥物毒副作用的角度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如藥物粉碎到什么粒徑時,既能達到最佳的療效,同時還有適宜的流動性和分散性,便于保存,并且不會產生新的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中藥超微粉碎后其物理性能、化學性能、毒副作用可能發生改變,其臨床配方、劑量也可能發生變化,其制劑成型、體內吸收、片劑硬度、崩解等,這些都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對微粉化技術在中醫臨床的應用,有賴于中藥基礎和臨床研究工作的加強。中藥超微粉碎技術在發揮單一藥材藥效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但對于復方制劑特別是傳統中醫方劑中需要煎煮使用的中藥,它是否適合還值得探討。許多研究證實,很多中藥煎劑中單一成分有些無藥理作用或藥理作用很小,但當與其他藥材共煎后就會產生很強的藥效,說明在煎煮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這種作用不是將單一藥材超微粉碎后簡單混合就能產生的。因此,這一先進的技術在中藥中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考察和研究。
我國是一個傳統醫藥大國,應用中藥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當前我國中藥及其傳統劑型越來越難以滿足患者的需求,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醫藥市場常處于劣勢,而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生產及臨床應用方面的優勢將對加速中藥現代化進程有積極作用。國外已將超微粉碎技術用于醫藥、食品、化妝等行業,國內應用起步較晚,但隨著此技術在中藥行業的應用優勢逐漸顯現,人們對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此技術現已越來越廣泛地用于其他相關行業,如中藥保健品行業,食品深加工行業等,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成為開發新產品的巨大動力。隨著國家對超微粉體產業支持的力度不斷加大,超微粉碎設備及其技術結構逐步得到凋整和創新,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及相關行業的應用前景將更為廣闊。
(粉體圈 作者:小金)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