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7日,由新華通訊社主辦的《瞭望》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威海圓環 小筆珠走出大世界”文章,文中詳細介紹了威海圓環先進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創新、創業的歷程。
官媒對于中小企業的關注,總給人受寵若驚的感覺。粉體圈平臺也即刻前往威海,親自登門拜訪,一探究竟。
與威海圓環公司董事長鄒子雷先生的交談中,發現他一直是從事金融相關的業務,與新材料沒有任何關系。然而,在國家“去杠桿化”,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引導下,鄒總開始了他的氮化硅產業發展之路,可謂是一個新材料領域外行的苦行僧。然而,讓人大跌眼鏡是,威海圓環創業不到3年時間,實現了多項突破,包括成功地解決了0.1-1.0mm的氮化硅陶瓷磨珠批量等靜壓工藝和拋光等行業難題,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并率先突破國外先進基板制造的技術壁壘,研發成功氮化硅電路基板。
鄒子雷董事長(左)與粉體圈運營總監孫柯
在先進陶瓷領域,氮化硅材料的制備一直以來都是瓶頸很多的難題,為何一個外行人士能夠在該領域游刃有余呢?經過鄒總的坦誠分享,我想有如下幾點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一、空杯心態:整合一線技術工人和世界一流專家學者資源
也許正是因為不懂材料,讓鄒總的徹底具備了“空杯心態”,為了實現突破,對于氮化硅領域的一切相關理論和實踐技術,鄒總都是如饑似渴地學習消化,對于愿意分享和指導的圈內人士,鄒總都請為座上賓。其中世界陶瓷科學院林華泰博士,當然少不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的教授、博導們。新材料項目經營的目的是為了快速實現產業化,進而實現企業的收益,因此,英雄不問出路,只要能夠解決現實問題,鄒總都會珍惜和尊重,在氮化硅制備一線奉獻30多年的張弘毅老師也是威海圓環的常客。海乃百川,有容乃大。這樣的經營思路,給圓環積累了技術爆發的力量。
二、把脈國內集成電路發展痛點,與時代共舞
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測算,我國集成電路的市場容量2015年達到3500億元,年增幅將在20%以上,而實際上,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已達到4335.5億元,同比增長20.1%。然而,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4年我國共進口集成電路2184億美元,2015年進口金額2307億美元 ,2016年進口金額2270億美元,多年來,我國每年都要花巨資從國外進口集成電路。集成電路的最大困擾,就是基板頻出故障,穩定性差。而氮化硅陶瓷基板,具有高強度、高導熱、高絕緣、結合力強、耐腐蝕等特點,使用壽命是傳統電路基板的10倍以上。
以上的這些分析是鄒總堅定地開發氮化硅陶瓷基板的原因,毫無疑問在該領域的探索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事件,當然也會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布局了廣闊的前景。前瞻性的思考,與時代發展的旋律共舞,讓圓環陶瓷的前景充滿了想象力。
三、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圓環的未來值得期待
一味強調鄒總是一個外行,就會埋沒其在資本市場的長袖善舞的超強能力。圓環先進陶瓷項目在2016年8月份正式投產,12月份就成功在齊魯股交中心成功掛牌,并且在2017年獲得了393萬元的山東省政府引導基金的扶持。根據公司規劃,未來3-5年將會力爭在創業板上市。一個新材料項目與資本的故事,目前還只是序幕……
圓環生產的細到可以用作圓珠筆芯珠的氮化硅球
直徑為4.7625mm的氮化硅陶瓷軸承球
氮化硅陶瓷基板
其實關注到威海圓環的不僅僅是《瞭望》,還有《科技日報》、《中國改革報》、《香港大公報》等知名媒體,一個中小企業,一旦插上了夢想的翅膀,一樣有機會在新的天地翱翔。我們祝福威海圓環先進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繼續不斷突破創新,取得更大的成績。
粉體圈 作者:沐恩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7857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