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剛剛結束的全國農藥農化產品展上,粉體圈小編注意到,并且也做了關于超微粉碎機部分替代氣流粉碎設備正在進行時的報道,該事件的主角就是青島捷怡納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日前,筆者跟進采訪了捷怡納總經理李志全得知,有農藥企業對超微粉碎機和氣流粉碎機進行能耗比對,噸產能耗電分別為:80度和600度;同時,在農藥展現場制備的多效唑樣品測試結果也已出爐,與氣流粉碎制備的樣品測試結果相比優勢明顯,以D90為例分別是:8.88和9.46微米。兩者的差距驚人,并且捷怡納的超微粉碎設備全面勝出。
相比氣流粉碎設備將電能轉化為壓縮能,再轉化為動能和碰撞能,超微粉碎設備直接將電能轉化為切割能,無疑是更加節能的。但是,它必須同時解決物料污染和粒度的問題,才能具備競爭優勢。
與粉碎物料接觸的結構件材質決定了純凈度。李總舉例說,在醫藥行業制備膠囊時,一個客戶應用的螺旋擠壓設備由于采用了高鉻鋼,這就導致鉻含量偏高,而0.2ppm和1ppm的膠囊價格區別大概是每噸近萬。因此,捷怡納的解決方案摒棄了傳統的高鉻鋼。粒度方面的提升,則涉及到包括粉碎主機、吸風系統中的風網設計、脈沖系統等全面的升級改造,這就類似木桶原理,任何一片短板都會造成出料粒度的缺陷。解決了污染和粒度問題,超微粉碎設備的應用領域得以迅速拓寬,在更廣闊的化工領域也有用武之地。
跨界而來
李志全介紹,捷怡納機械最早涉足的是國內的海參養殖市場。海帶必須經過粉碎之后,才能為海參幼苗所攝取,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海參制品,有九成是捷怡納的貢獻。后來,李志全發現充斥國內市場的小型超微粉碎設備已經落后于全行業的發展,在對其進行全新改造升級之后,獲得了五項國家專利,并于2012年進入醫藥市場,再于2016年開始進入農藥行業,這才掀起了這股農藥行業設備升級改造的大潮。
目前國內對于環保治理和節能降耗的大力倡導和政策倒逼背景下,類似捷怡納這樣從自身優勢行業的異軍突起式跨界不僅令人驚嘆,相信也應該為傳統優勢粉碎設備所敬畏。
粉體圈 作者:郜白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997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