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具有能源效率高、零碳排放等特點,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綠色能源。“煤制氫”消耗化石能源而背離“雙碳”目標,并且氫氣運輸和儲存困難且成本高,綠色低碳的甲醇重整制氫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解題思路。但該路線仍須解決金屬型微反應器質量重、加工成本高;貴金屬催化劑價格昂貴,運行成本高兩大難題!
肖漢寧教授提出“以多孔陶瓷為載體,負載高效的非貴金屬催化劑,構建低成本、高效率、長壽命的甲醇重整制氫微反應器”的辦法——即解決甲醇車載在線制氫裝置的小型化和微型化關鍵技術。該方案并非紙上談兵,現階段的產業化進展十分順利:多孔陶瓷載體生產線建設和催化重整制氫測試平臺搭建都已完成。
5月13-14日,在CAC2023第二屆廣州先進陶瓷產業鏈展覽會同期創新發展論壇上,肖漢寧教授帶來題為“多孔陶瓷催化劑載體研究及其在甲醇重整制氫中的應用”的報告,分享“多孔陶瓷催化劑載體設計與制備、非貴金屬催化劑研究與負載、甲醇重整制氫應用效果”等內容
報告人簡介
肖漢寧,博士,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陶瓷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1年在湖南大學獲博士學位,1994-1995留學日本,從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晉升為教授。現任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工陶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等。擔任《無機材料學報》、《硅酸鹽學報》、《功能材料》、《耐火材料》、《機械工程材料》、《陶瓷學報》等雜志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先進結構陶瓷、多孔陶瓷、結構-功能一體化陶瓷等。先后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0多項。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30多篇,出版《高性能結構陶瓷及其應用》專著1本,獲授權發明專利30多項。
CAC同期論壇會務組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244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