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智能化時代,玻璃窗也被寄予了“智能”的愿景。普通的玻璃窗,不論是顏色,還是透光性幾乎無法改變。眾所周知,太陽光除了擁有我們肉眼可見的七色光之外,還包括了紅外線和紫外線這些不可見光。它們不能通過肉眼直接看到,卻能被我們身體感知到:紅外線具有很強的熱效應,能夠產生大量熱量。過多的紫外線會對我們的皮膚產生不可逆傷害。以至于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談到它們,我們都避之唯恐不及。
針對太陽光的這些特點,科學家們通過對窗戶進行光線和熱量的管理,研發出了可實現變色的智能窗。它可通過調整進入建筑物的太陽能量,以優化建筑物的室內照明和溫度,使其達到人類舒適的水平,可以大大減輕空調和照明的能源消耗。
電致變色智能窗
變色玻璃的實現目前主要依賴光致變色、熱致變色以及電致變色三種技術,顧名思義,即利用光、熱、電等刺激光學性能可變的場致變色材料,使其發生相應的光學變化。由于光致或熱致變色技術無法根據實際需求自由開關變色,智能窗系統較常采用電致變色技術。
電致變色智能窗通常以玻璃為基材,通過濺射工藝鍍上多層功能陶瓷薄膜,透明電極層用于連接電路,為電致變色過程中提供電子導體供電;離子存儲層的功能是在電致變色過程中存儲和提供反應所需的離子;電致變色層是發生電化學反應(顏色改變和物質價態改變)的場所,通過電流大小控制能夠改變顏色,從而實現對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的控制。正常情況下,鋰離子存儲于離子存儲層內,當為多層薄膜兩端施加正向電壓時,離子通過電解質層從離子存儲層遷移到電致變色層,引起變色層變色,反射光線。當在電極施加反向電壓時,電致變色層的離子被抽出回來到原來的存儲層,整個玻璃恢復到透明狀態。
電致變色玻璃結構示意
由此可見,電致變色層是電致變色玻璃的核心功能層,其材料選擇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過渡金屬氧化物因其優異的物理和化學穩定性,在眾多電致變色材料脫穎而出。其中V2O5陶瓷薄膜是一種既能電致變色又能儲存離子的過渡金屬氧化物。經過研究,天津工業大學的梁小平教授采用新型復合技術在ITO導電玻璃基底上制備出特殊納米結構V2O5薄膜,該膜具有優異的電致變色性能、離子存儲量和循環穩定性,波長550 nm處透光率調制的范圍寬,且納米結構為Li+提供了快速擴散的通道,響應時間短。所制備的V2O5為離子儲存層和電致變色膜組裝電致變色器件(ECD),在不同電壓下從淺黃色變化到藍黑色,響應時間快速,著色效率較高,組裝的ECD具有優異的電致變色性能。
V2O5電色反應方程式
想了解智能窗用V2O5薄膜技術的更多信息嗎?7月5-7日,粉體圈邀請了來自天津工業大學的梁小平教授到“2023全國先進陶瓷產業創新發展(唐山)論壇”分享報告《基于智能窗用電致變色層-離子儲存層的開發應用》,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趕緊行動,點擊文末“日程安排”了解本次會議的最新日程安排及交通指南。
報告人簡介
梁小平,博士、教授。2003年至今天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2004-2006年天津大學博士后,2004年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者,2011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2017年-2018年江蘇省科技鎮長。目前擔任國家科技部創業人才評審專家、中國硅酸鹽學會測試技術分會理事、天津市熱處理學會理事、國家科技專家庫在庫專家、天津市科技專家庫第一批入庫專家,主持和參與國家中小創新基金、863、天津市科技計劃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省部級及以上各類科研課題30余項,發表論文80余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0余項,專著3部,獲得遼寧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二和三等獎2項。目前主要從事特種玻璃功能層、無機分離膜、長余輝發光陶瓷粉體、材料表面工程等領域的研究。
唐山先進陶瓷論壇會務組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874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