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粉體表面改性技術存在一些局限,難以勝任半導體、新能源等創新應用的需求。最常用到的濕法表面涂覆存在涂層不均勻、離子和溶劑殘留問題;球磨(機械融合)會損壞粉體結構;熱解和流化床存在顆粒生長并且不適用熱敏材料。近年來隨著相關裝備完善和應用市場的刺激,粉體真空鍍膜包覆技術受到矚目——它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在微納米粉體表面構筑精確定制的薄膜,可顯著提升粉體材料的導電、導熱、耐候及化學穩定性。
粉體真空鍍膜包覆的手段多樣,簡單歸類:涂層材料是非化學反應生成的屬物理法,比如物理氣相沉積(PVD)及其延伸的磁控濺射等,涂層材料是化學反應生成的屬化學法,比如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及其延伸的原子層沉積法(ALD)等。應該說,不同工藝有著自身特點,用戶根據應用條件選擇適合的路線。比如
——高功率半導體對散熱要求極高,由于金剛石具備非常高的導熱系數,同時熱膨脹極低,目前被廣泛用于制備金剛石復合散熱(熱沉)材料,但金剛石與大多數基體材料(如Cu、Al或SiC)的界面相容性較差,只有對金剛石微粉改性,才能將金剛石結合到基體上。

金剛石/Cu復合材料制備渲染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南大學)
——鋰電池行業,能量存儲和長期循環性能是最重要的指標,而它們都與界面穩定息息相關。正極材料涂層須避免其與電解液(固態電解質)發生電化學反應;負極材料涂層則要防止枝晶生長,緩沖體積膨脹;電解質涂層須降低界面阻抗,保障鋰離子傳輸不受影響。
……
半導體、新能源領域資本、技術高度集中,技術更新迭代也很快,粉體真空鍍膜包覆是粉體表面改性領先技術的代表,相關研究表明,該技術通過精準調控材料界面特性,為解決高性能電子器件與高效能量存儲/轉換系統中的關鍵技術瓶頸提供了有效路徑,展現出廣闊的產業應用前景。2025年12月23-25日,珠海舉辦的“2025全國粉體檢測與表面修飾技術交流會(第九屆)暨CEMIA粉體技術分會2025年年會”,中南大學魏秋平教授將作題為“粉體真空鍍膜包覆技術及其在半導體和新能源領域的應用進展”報告,對粉體真空鍍膜包覆的核心原理與關鍵工藝進展進行綜述,并重點探討其在半導體領域(如金剛石復合散熱材料、金剛石表面改性)和新能源領域(如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固態電解質等)的創新應用。
報告人簡介

魏秋平,中英聯合培養博士,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人員,氣相沉積技術與薄膜材料研究室負責人。先后入選“中國優秀創新創業導師”、“湖南省創新達人”、“南京市創業領軍人才”、“長沙市高層次人才”、“長沙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促進會理事”、“長沙市優秀發明人”、“中南大學升華育英人才”。
長期從事功能薄膜、氣相沉積技術與半導體材料研究,發表SCI論文100余篇(JCR1區60篇),獲授權發明專利52項(含PCT專利8項),作為課題負責人或核心成員主持和參與國家“十三五”、“十四五”重點研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十三五”重點研發、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創新引領計劃等項目40余項,總經費達3350萬元,與華為、藍思科技、株洲歐科億、深圳眾誠達、深圳富吉等企業建立了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
粉體檢測論壇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86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