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能源粉體材料論壇已于7月24-26日在成都成功舉辦,本次會議除了鋰電池相關熱門議題外,還增加了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現狀等新材料、新技術話題,從粉體的角度延展到材料、工藝、裝備等應用研究,對實際產業發展問題進行全面探討,為期兩天的論壇舉辦下來,報告內容精彩紛呈,近200位參會者與20余家展商均收獲滿滿。
簽到當天,主辦方組織了一場以“新技術、新裝備在新能源材料的應用探討”為主題的圓桌論壇,論壇邀請了趙東生總經理(臨清市陀螺機械有限公司)、朱華技術總監(四川鐵匠科技有限公司)、吳建明董事長(江蘇密友粉體新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等幾位大咖嘉賓坐鎮,分享其公司團隊的最新技術及設備研究成果,會議上各參會者暢所欲言,碰撞出了豐富精彩的討論。
分享內容一:陀螺磨的技術原理與應用探討
分享嘉賓:趙東生 總經理 臨清市陀螺機械有限公司
分享內容二:層流電弧等離子體工業化制備高純球形納米級單分散氧化鋁粉體技術及應用
分享嘉賓:朱華 技術總監 四川鐵匠科技有限公司
圓桌會議現場
第二日開始正式的技術交流論壇,同時會場外還設置有參觀展區,新式產品設備的展示應接不暇,交流氣氛熱烈。
展區交流
論壇現場
以下是本次報告內容的精彩回顧:
報告1:磷酸錳鐵鋰體系的現狀與問題
報告人:梁廣川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河北工業大學
梁老師在報告中整體性地介紹了磷酸錳鐵鋰的研發及產業化歷史,以典型公司的產品數據分析講解磷酸錳鐵鋰的常見性能指標及意義,從應用角度提出廠商對指標的要求,總結當前磷酸錳鐵鋰產品存在的普遍問題及今后發展方向。
報告2:鈉離子電池材料-從中試到量產
報告人:駱繼剛 鈉電事業部技術總工程師
江蘇道金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介紹了道金智能的主要產品及服務,以及其在鈉電池產業從小試到中試到量產的研究設計過程,以視頻和數字孿生體模擬的形式展示道金智能的設備系統結構和生產方式,直觀體現真實廠房概況。
報告3:“雙碳”目標驅動下的鈉離子電池技術進展
報告人:王振波 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大學
王教授從鈉離子電池的需求背景出發提出其技術發展的關鍵和突破口,分別依據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特性與優化策略、電解質材料的研究進展、全電池的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寬溫域和高功率鈉離子電池技術進展幾大要點詳細講解當前的技術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
報告4:新能源粉體材料制備新技術-超微粉碎/控制性粉碎/干燥/球化
報告人:陳海焱 教授、博士生導師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報告針對新能源材料加工中的規模化超細粉碎、控制性粉碎、水分干燥、石墨球化幾大難點,介紹其團隊開發的蒸汽動能磨等配套設備,對設備的技術原理及實際應用效果進行詳細講解。
報告5:影響鋰電池漿料使用性的幾個關鍵因素及在配方和工藝上的監控手段
報告人:何羽薇 技術專家 大昌華嘉商業(中國)有限公司
報告從機理上分析總結電池漿料良好實用性的決定因素,介紹其公司開發的TURBISCAN多重光散射穩定性分析儀的測試原理及功能,并以實例展示其在快速評價原料粉體的分散性、電池漿料的配方可行性、電池漿料的工藝優劣篩選方面的測試效果和技術優勢。
報告6: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及面臨的挑戰
報告人:王先友 教授、博導、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湘潭大學新能源材料研究所
報告通過鈉離子電池的發展背景需求總結鈉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及選擇標準,對當前正負極材料的性能和技術現狀進行分析講解,提出改性設計思路,以實際測試數據介紹其團隊開發的幾種正極材料及硬碳負極材料。
報告7:硅碳負極材料及其改性
報告人:宋懷河 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化工大學
宋教授在報告中對比幾種常見碳負極材料的性能,總結硅負極優勢及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此提出改性方法,分別詳細介紹其團隊采用石墨烯包覆、洋蔥型結構、二級導電及緩沖結構、多級穩定結構幾種方法制備的硅負極材料。
報告8:高頻熱等離子體制備納米硅及用于鋰電池硅碳負極研究進展
報告人:袁方利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力學學會等離子體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報告初步介紹熱等離子體制備粉體概況,分別講解熱等離子法制備納米硅粉、硅納米線、硅合金型負極材料、SiO納米線、低氧SiOx納米線、Si/石墨烯納米片的工藝過程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報告9:單晶層狀氧化物鈉電正極材料開發進展
報告人:唐朝輝 副總經理兼鈉電研究院院長
湖南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報告整體性的介紹了鈉電正極及層狀氧化物材料研究進展,對O3型鎳鐵錳基層狀氧化物材料的氧化還原原理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并介紹其公司幾種鈉電正極產品的性能指標。
報告10:新型多孔炭和硬炭材料的研究開發
報告人:謝莉婧 副研究員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報告整體性地介紹了先進炭材料產業鏈的概況,分析講解超級電容炭國產化的難點以及硬碳負極的產業化進展,并介紹其團隊在建立電容炭中試線過程和進行硬碳負極基礎研究中的系列工作。
報告11: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比較
報告人:汪濤 研發副總監 安徽國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報告中對層狀金屬氧化物、普魯士藍類化物、聚陰離子化合物幾大類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的常見研究型號材料進行詳細的介紹,并通過測試數據和成本等對比分析其性能優劣勢,總結優選技術路線。
報告12:鋰(鈉)離子電池復合多陰極體系研究
報告人:王力臻 教授、副院長 鄭州輕工業大學
報告初步介紹了構筑多陰極體系的需求背景,對兩種鋰-鈉雙離子共嵌/脫的多陰極復合材料的制備過程和性能研究進行詳細的講解。
報告13:廢舊動力電池預處理全流程高質利用技術與裝備
報告人:倪俊 經理 湖南頂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從各維度分析介紹了當前廢舊電池回收產業現狀,對預處理全流程高質利用技術的原理及其裝備進行詳細講解,并以實際項目案例展示其整體解決方案和推廣應用情況。
報告14:新能源領域超細粉體粒度測試和控制的難點及相關解決方案
報告人:李雪冰 博士、技術總監 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
報告中對幾種常見新能源材料一次粒子和二次粒子的檢測分析,以及常見數據的分析比對問題進行科普,提供顆粒檢測的綜合解決方案。
報告15:高性能鋰電池負極水性粘結劑的性能研究
報告人:邱磊 副教授 重慶理工大學
報告通過市場數據對當前鋰電池行業用纖維素進行需求預測,詳細講解其研發的綠能纖材工藝特色及與同行工藝的差異,對國內外CMC產品通過測試數據對比分析,介紹其產品性能表現。
報告16:正極材料中的陰離子氧化還原與結構穩定性
報告人:王兆翔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報告從機理上介紹陰離子氧化還原機制與傳統材料的差異性,詳細講解其團隊對富鋰錳基層狀材料陰離子氧化還原調制過程的研究。
報告17:高容量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制備與研究
報告人:陳澤華 副教授、院長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電池學院
報告分析講解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機理以及當前改性技術和專利布局的發展現狀,對其團隊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整體的介紹。
報告18:提高鋰電池電化學性能及安全的新型添加劑
報告人:王貴欣 教授、博士生導師 四川大學
報告從鋰離子電池安全問題現狀出發,介紹電池監測手段及其局限性,提出電池形變無損檢測方法,并從添加劑的研究角度提高電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報告19:螯合磷源對電動汽車電池LiFePO4@MWCNTs微觀結構和性能的影響
查文珂 工學博士 安徽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報告提出一種采用特殊螯合結構有機磷源作為新磷源,構筑具有三維(3D)納米結構特征的LFP@MWCNTs復合材料的原位自組裝策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明結構形成的機理與相應的鋰離子擴散速率和電導率提高的機制。
報告20:超高鎳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結構調控
報告人:高學平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南開大學
報告總結當前超高鎳氧化物面臨的挑戰,詳細講解采用體相摻雜和梯度修飾的技術策略來穩定正極材料結構的方法,分析不同摻雜元素的實際應用效果。
報告21:電解液化學與添加劑創新
報告人:馬建民 教授、博士生導師 天津工業大學
報告分別介紹了針對電池循環性能提升、倍率性能提升、高電壓電解液穩定的幾種解決策略,以實際測試結果分析其提升效果,并提出未來挑戰方向。
報告22: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
報告人:丁元力 教授、博士生導師 湖南大學
報告結合產業發展現狀初步介紹了電池工業成本的演變過程,對磷酸釩錳鈉正極的當前瓶頸進行分析,針對其缺陷提出不同的調控策略,詳細講解研究成果。
報告23:鋰離子/鈉離子電池隔膜技術現狀與展望
報告人:盧江榮 副教授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報告從制備工藝、商業化隔膜的性能參數等方面的對比分析整體性介紹了鋰電池隔膜的技術發展現狀,通過市場數據分析目前行業發展現狀及壁壘,并對未來隔膜的發展方向進行展望。
小結
在“雙碳”目標引導以及市場規模化、成熟化的競爭態勢下,新材料體系開發、技術優化和配套設備升級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進步的主旋律,這些都離不開粉體制備加工技術的助力。本次論壇在原來議題內容的基礎上,加入鈉離子電池話題的探討,碰撞出了全新的火花,在新賽道上,我們還有許多待解決問題需一一攻克,構建自由交流探討的平臺,將上下游產業鏈資源聯合起來,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動行業進步,這正是論壇召開的意義。會議雖已結束,但粉體圈為大家打造的聯系紐帶不會斷,我們期待下一次相聚,凝聚行業力量,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感謝行業內各位專家、企業家以及各從業人員的支持,大家下次會議見!
粉體圈會務組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049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