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環保措施越嚴越好,淘汰落后產能對行業聲譽和形象都有好處,就像一筐蘋果里有一個爛掉,就會影響其他蘋果。”針對中國刮起的環保風暴,芬蘭造紙巨頭芬歐匯川亞洲紙業總裁Kim Poulsen如是說。
目前芬歐匯川在歐洲有兩臺標簽紙紙機,今年年底常熟3號紙機建設完工投產后,將會是芬歐匯川第三臺用于生產標簽紙的紙機,產能達36萬噸,供給中國和亞太地區,按照計劃將會產生2.5至3億歐元的年銷售額。
芬歐匯川常熟項目的固體廢棄物100%回收,鍋爐煙氣脫硫設備減少硫化物排放90%,噸紙水耗行業平均水平是20噸,而芬歐匯川是4至5噸水/噸紙。正是在技術工藝和環保投入上擁有傲人的提前量,讓芬歐匯川面對中國市場去產能化和環保壓力大增之時能夠從容淡定,揮灑自如。
然而,在中國發展順利的芬歐匯川在2014年底,宣布將關閉法國、芬蘭和英國共四家造紙廠。其實不僅芬歐匯川,幾乎所有的國際紙業巨頭要么縮減產能,要么專攻細分市場,甚至有的干脆轉型。
進入數字化時代必將使包括造紙等很多傳統行業日薄西山,認清事實放棄該放棄的,這才是大智慧。現在還為時尚早,但假以時日,再次說起那一筐蘋果,可能爛掉的并不是里面的蘋果,而是外面那個筐子。
(粉體圈 作者:啟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273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