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擁抱技術革命為理念的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發表一則產業動向評論,其觀點認為超聲冷卻結晶技術將會為半導體晶圓CMP漿料工藝注入新動力。如此高的評價于保守的英國人來說并不多見,尤其這項技術并非全新,而是已經提出并存在數年之久,或許只有業內專家才能做出準確判斷。
超聲冷卻結晶過程示意圖
作用機理
根據專利查詢,2017年已有使用超聲輔助冷卻結晶制備D90<10μm超細分散顆粒的美國專利出現,首先應用在制藥領域。據其內容介紹——選取常見拋光金屬氧化物前驅體(如氧化鋁、氧化鈰、氧化硅等)溶液作為基材,并冷卻至過飽和狀態以形成成核驅動力;利用超聲(通常為20-40kHz)在該階段形成微氣泡;溶液中微氣泡的快速形成和崩潰產生微流體與攪拌效果,防止局部濃度梯度并保持成核分散;由于成核過程受到持續影響,就能形成小顆粒結晶而非大顆粒。
半導體CMP
晶圓平坦化機制不再贅述,超聲冷卻結晶在制藥方面的案例恰好適用于拋光液中分散、均質化磨粒的制備。只是,當今半導體CMP在全球范圍備受重視并快速發展,對漿料中磨粒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目前主流產品粒徑已達到30-300nm,而超聲冷卻結晶也相應進行了優化改進。
2024年披露的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結合連續微通道反應器,該技術正在從批次生產轉向連續生產;更大的超聲頻率(100 kHz)的成核/破碎平衡研究也正在進行;分散劑與PH值調整等輔助研究……總之,不單獨依賴于超聲冷卻結晶技術的研究聯動下,工藝流程和裝備也日臻成熟。
最后,如果您有對相關技術的見解,不妨評論區留言討論。
粉體圈 啟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94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