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實踐中,貧礦選礦水平是最關鍵的要素之一。以往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率,嫌貧愛富,很多貧礦資源被浪費,甚至填埋,讓很多貧礦資源再次長眠于地下,不能夠繼續利用。然而,東北大學最近宣布,由韓躍新教授研究團隊完成的“鞍山式微細粒難選鐵礦石高效利用研究與實踐”項目取得理論和技術的雙突破,多項技術填補國內外空白,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技術首次建立了微細粒礦物間作用力的數學模型,揭示了微細粒鐵礦浮選過程中相互作用規律及機理,提出利用分散劑消除微細粒礦物之間的團聚和吸附罩蓋,強化浮選過程中微細粒鐵礦物回收,形成“微細粒鐵礦石浮選”新技術;同時研發成功“兩段連續磨礦-單一磁選-細篩再磨”全磁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
韓躍新教授團隊首次將新技術應用于工業實踐,在一個尾礦的浮選回收率提高了10.64個百分點;應用全磁技術處理小孤山鐵礦石,獲得了品位66.16%的合格鐵精礦。韓躍新教授研究團隊研究的“鞍山式鐵礦”,是中國鐵礦石中最大的一類,儲量達四五百億噸,占全部鐵礦石的70%以上,其中微細粒難選鐵礦就有200多億噸。
這項研究成果先后在遼寧的東鞍山燒結廠、大孤山球團廠推廣應用,盤活了難選鐵礦石資源11.2億噸,實現了難選鐵礦石的有效利用,對冶金礦山企業技術進步起到了示范及引領作用。
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研究綜合利用礦產資源無疑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好事情,也復合國家發展的大政方針,也希望該技術能在其他礦產的綜合利用上取得突破。
參考來源:新華網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489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