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孟加拉國的消息稱,2015~2016年,孟加拉國將進口20萬噸重鈣,但孟加拉國對進口重鈣供應商的補貼名單不包括中國生產商。這則消息讓筆者不禁感嘆,為什么針對中國碳酸鈣粉體呢?我們的重鈣企業到底惹了誰呢?
國內某大型重質碳酸鈣粉體生產現場
(推薦閱讀:揭秘重質碳酸鈣生產全過程)
在真相揭開之前,我們還是先從自身找一下原因吧。首先我們來看原材料問題,中國地大物博,找到高位品味的方解石或者大理石,應該不是難事。并且我們的企業一貫有品質較好的產品才出口,品質一般的留給自己用的習慣。結果進口國還不買賬,反而歧視性地制定針對我國重鈣出口企業。
對于重鈣粉體的生產,除了選材,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研磨加工。產品質量的優劣就要看粉體加工技術的高低。筆者曾經在浙江的一家非金屬礦研究所接觸過日本的重質碳酸鈣粉體,有兩點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1000目粉,價格是3000元一噸。另一點是,據工程師介紹,該碳酸鈣粉體呈現楔形,對于電線電纜行業比較適用。再回頭看看我們的碳酸鈣粉體生產狀況,能關注到重鈣粉體的白度,粒度,水分等指標的,并弄清楚他們在應用過程中的確切含義,已經是比較有實力的了。行業中鮮有關注重質碳酸鈣粉體形貌的企業,對于顆粒形貌對粉體應用的影響自然會比較缺乏理論依據。另外,據了解,日本重鈣粉體的改性技術上,也是遙遙領先我們國內企業的,針對碳酸鈣粉體的深加工研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
通過對比分析,我們或許能悟出一些道理。我們進口的重鈣產品和我們能出口的重鈣產品是存在著較大差距的,如果我們的企業也能夠像日本重鈣企業那樣,深入研究產品的應用,使用先進的粉碎設備,不斷升級粉體加工技術,我想結果會是不一樣,這種歧視性的貿易政策也不會偏偏落到中國重鈣企業頭上來了。
(粉體圈 作者:沐恩)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7771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