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首屆“中國粉體工業百人論壇”在廣州日航酒店正式召開,余艾冰院士擔任大會主席,中國電子材料協會潘林理事長、粉體技術分會李曉冬理事長擔任執行主席。
潘林理事長致辭
潘林理事長點明本次論壇主旨是通過促進產學研相結合來帶動粉體工業技術升級。接下來的技術交流環節由上午的主論壇和下午的五個分論壇組成——主論壇以“粉體技術為中國制造業提速”提綱挈領,分論壇分別聚焦“顆粒/粉體標準化”、“藥品/食品”、“新能源”、“半導體”和“粉體材料檢測與質量控制”。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們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進展,共計近40個專業報告涵蓋了從基礎研究到工業應用的廣泛議題,內容豐富且具有前瞻性。以下是粉體圈前方記者的回顧總結,嘗試提煉報告的核心觀點和研究成果,以持續擴散和促進知識共享,見證行業發展并為今后推進工作提供參考。
主論壇
1、粉體工業新質生產力:顆粒系統的仿真與模擬——余艾冰
余艾冰院士通過自身參與了解的諸多項目,描述了已經實現和正在實現的粉體工業數字化場景和方向。從國際接軌的角度,讓國內學者和企業家們領略到“校企結合”的巨大潛力,并且厘清了粉體工業建立數學模型的邏輯和流程。
2、納米顆粒形態結構調控及工業化制備——施利毅
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鋁、二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二氧化硅等等是最常見也是應用最廣泛的一大類粉體材料,國內自然也是廠商如云。但是施利毅教授指出,只有做到生產的精準調控,才有機會達到甚至超過以日本為代表的國際先進水平,解決諸如CMP拋光材料“卡脖子”的問題。目前他帶領團隊業已在某些產品和應用場景取得進展……
3、高活性介孔粉體的控制合成與燒結應用探索——羅維
入選國家杰青的羅維教授認為,納米材料應用普遍存在晶粒生長快、容易團聚等狀況,這在比如陶瓷、玻璃材料制備時會導致燒結后材料中出現孔隙和缺陷,影響材料的均一性和機械性能,而介孔粉體不僅提供低溫燒結優勢,由于其燒結時的坍縮還可以增加材料的密度和機械強度。如何進行結構設計,有哪些場景和應用具備潛力,這場報告進行了詳細論述。
4、水熱制備幾種常見的納米材料——朱孔軍
朱孔軍教授帶來的新裝備(臥式反應釜)、新技術(溶膠水熱、稀土摻雜),給本就得到廣泛應用的水熱法錦上添花,并且通過鈦酸鋇、釩氧化物等實戰案例打開了水熱法的新思路。
5、面向多應用場景的粉體表面修飾策略與實踐——秦敦忠
秦敦忠博士帶領研發團隊,通過結構設計(優化),與國內外客戶共同開發了諸多差異化產品,從農藥劑型到鋰電正極,詳實的產品開發案例再次突出了“數字化”這三個字的分量和作用。
6、高頻熱等離子體制備超細球形氧化物粉體——袁方利
當年蘋果手機可能會采用藍寶石屏幕,從而引發了一場高純氧化鋁產業爆發的烏龍,也讓袁方利研究員一頭扎進高頻熱等離子體技術的研究當中。“用它什么都可以做,但這不意味著什么都用它來做”,這條工藝路線制備粉體存在高成本、晶相雜和粒度分布寬等問題,但也有高純度、高流動和分散性的極大魅力。如何進行技術升級,產品改善,挖掘高附加值應用潛力,這份報告干貨滿滿。
7、高端粉體的精細粉碎與分級技術——俞建峰
俞建峰教授的報告猶如進行了一次現場路演,把干法氣流分級的設計用最直接的工程思維邏輯、嚴謹的數學模型以及各個環節實驗結果進行推導,給出解題過程的同時,也再次展現出數字仿真在粉體工業中發揮出的巨大潛力。
8、中國制造業中可應用可借鑒的細川集團粉體技術——嚴向群
細川集團就像是一個綜合性粉體技術和設備百貨商店。在12個國家設有據點,世界各地有7處試驗中心,通過不斷為客戶量身定制和進行大量試驗,不僅開發出各式新產品,也在老產品的基礎上不斷升級。除了一些經典應用和裝備,嚴向群女士在報告中還展示了一些目前沒有進入國內市場的全新裝備,以及細川集團為機械融合技術發展(Mechanical Alloying, MA)所進行的技術創新和設備優化。
分論壇1(顆粒/粉體標準化)
報告人:白潛洋 總工(新鄉巴山航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金屬網標準淺析及篩分用網選擇
報告人:張福根 博士(珠海真理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報告:“GB/T41949-2022顆粒激光粒度分析儀技術要求”關鍵條文解讀
報告人:劉忍肖 教授級高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報告:量子點材料及產品技術標準研制進展
報告人:竇曉亮 博士(北京海岸鴻蒙標準物質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報告:模擬生物檢測粉體顆粒質控品的制備與應用
報告人:周蘭 秘書長(全國顆粒表征與分檢及篩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顆粒分技術委員會)
報告:國標制定經驗分享
報告人:高潔(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報告:探索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
分論壇2(粉體技術為藥品\食品產業提質增效)
報告人:崔福德 教授(沈陽藥科大學)
報告:粉體的加工技術對制劑產品質量的影響
報告人:韓軍 院長、教授(聊城大學生物制藥研究院)
報告:粒徑對藥物溶出和BE的影響
報告人:徐冰 中藥學博士、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
報告:集成開放口服固體制劑粉體物性數據庫與應用
報告人:杜若飛 博士、副研究員(上海中醫藥大學)
報告:PAT與數學建模技術在中藥連續制造中的應用進展
報告人:李文龍 博士、副研究員(天津中醫藥大學)
報告:藥物粉體物理指紋圖譜構建及其應用研究
分論壇3(先進粉體工藝與裝備助力新能源產業騰飛)
報告人:梁廣川 教授(河北工業大學)
報告:磷酸錳鐵鋰材料的產業化進程問題
報告人:丁元力 教授(湖南大學)
報告: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正極材料研究
報告人:范永明 董事長(江蘇道金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粉體系統工程在電池材料行業的應用
報告人:陳俊冬(西南科技大學)
報告:新能源電池材料粉體制備關鍵技術研發(蒸汽動能磨/控制性粉碎)
分論壇4(從粉體材料到半導體產業鏈)
報告人:劉光良 教授(深圳大學粉體工程研究中心)
報告:撓性覆銅板(FCCL)中的粉體技術應用探討
報告人:周彥昭 首席材料專家(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報告:功能性粉體材料在半導體封裝中的應用
報告人:研究員、副院長(天津理工大學功能晶體研究院)
報告:碳化硅單晶生長方法及對粉體陶瓷材料的需求
報告人:陳永康 董事長(安徽嘉智信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信諾超分散劑在納米陶瓷粉體制備及陶瓷漿料中的應用
報告人:宗鵬安 博士、所長(南京工業大學粉體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報告:特種半導體用粉體材料
報告人:孫繼飛 博士(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報告:功能硅基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及應用
分論壇5(粉體材料檢測與質量控制)
報告人:張揚 博士、副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
報告:顆粒制備中的粒度粒形變化過程的實時監測及應用
報告人:燕軍 教授、博士后工作站站長(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粉體顆粒包覆與分散性評價新手段-核磁共振法
報告人:董青云 董事長(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
報告:百特粒度分析技術與儀器的最新進展
報告人:楊正紅 總經理 理化聯科(北京)儀器科技有限公司
報告:粉體顆粒比表面積的測試方法與準確性評價
報告人:陳進 博士、高級激光系統專家珠海真理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報告:納米粒度及Zeta電位分析儀的進展及應用
報告人:蔡小舒 教授(上海理工大學)
報告:納米顆粒粒度及形貌測量新技術
總結
本次論壇由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粉體技術分會與粉體圈平臺共同發起,是國內首次以粉體工業為核心,跨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的綜合性論壇——通過匯聚來自研究院所和高校的院士、教授,以及企業的總工和地區負責人,旨在展示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的具體可行路徑。最后,非常感謝各位報告人和與會代表們對論壇的支持,衷心希望這些專業報告能夠有力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進程,愿論壇的舉辦能夠為粉體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提供寶貴的思路和經驗。
粉體圈整理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994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