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大量的電子設備。雖然這些設備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也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日益嚴重的電磁輻射污染問題。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開發一種高性能的吸波材料成為當下當務之急。液態金屬吸波材料相較傳統的吸波材料具有特殊的損耗機制,其良好的流動狀態,賦予了復合材料良好柔韌,可用于穿戴設備、軟體機器人、柔性顯示器等現代智能設備中;此外,液態金屬還可以實現光學透明,使得其在電磁頻譜領域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然而,其存在對低還原電位離子錨定效率低、熱力學驅動力不足及副反應難以抑制等問題,制約了其在高性能化與功能定制化的發展。
圖源:鳳凰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劉虎團隊聯合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吳宏景團隊從界面電子調控的微觀機制層面為解決低還原電位金屬離子錨定難題提供了創新路徑,有效規避了上述限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科學》上。
相關鏈接:DOI:10.1002/advs.202511810
研究團隊通過引入摩擦輔助液態金屬策略,突破傳統電化學勢壘限制,實現了對Zn2+、A3+、Cr3+等難還原離子的高效捕獲與穩定錨定,并構建出具有豐富異質界面和梯度極化特性的液態金屬基復合吸波材料。該工作系統揭示了液態金屬在摩擦過程中產生的高能局域電場與自由電子云對離子還原動力學的促進機制,提出了“摩擦-電子供體-界面錨定”協同作用新范式,為設計兼具寬頻吸收、強衰減能力和輕質特性的下一代鹽湖基吸波材料提供了普適性策略。
粉體圈整理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