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工信部公告的新一輪目錄中,廣汽埃安的一款新車續航標注達到了1008公里,突破了一千公里大關。目前純電動汽車主流續航水平大概在500-600公里,700公里以上的車型非常少,突破一千公里可以說是給市場的一劑“強心劑”。
據了解,這款新車為AION LX,搭載了鎳鈷錳三元鋰電池,最大的亮點是其負極材料采用了新材料方案。首次使用了海綿硅負極片,在充放電過程中的膨脹和收縮被限制和緩沖,不會碎裂。并讓硅負極可如同海綿吸水一般儲存更多能量。在該技術下,電芯能量密度達到了280 Wh/kg,整個電池包電量超過150kWh。
廠家表示,搭載了該電池的車型在夏天測試中,車輛實測綜合續航達到904 KM,雖然沒有突破綜合續航一千公里關口,但續航能力已經備受業界和消費者的關注。
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迅速,在市場規模和滲透率不斷提升驅動下,技術創新和研發的步伐加快。在電池能量密度方面,企業都在不斷研發新材料或技術,滿足市場的需求。
而硅基負極材料無疑是各大車企巨頭瞄準的對電池能量密度提升有利的一大關鍵。
目前,采用石墨負極材料的鋰電池在比容量方面的提升已接近天花板,不足以滿足未來動力電池高能量密度需求。而硅基負極材料理論比容量高達4200mAh/g,約為石墨負極的10倍,但在實際應用中的膨脹問題仍舊為電池制造增加了不小的難度,當前業界主要選擇碳基材料對硅元素進行復合做改性處理,成為硅碳負極材料。也有一些企業采用類似于廣汽埃安的方案,在負極材料結構上做出一定的改進,以限制充放電過程的膨脹。
特殊結構的硅負極
除了廣汽即將推出硅基負極電池外,像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蔚來都在加緊研發和試驗。其國內的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產業鏈亦已有不少企業布局硅基負極生產線。國內的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等電池材料頭部企業。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電池企業推出采用了硅基負極材料的動力電池,電動汽車市場也將逐漸迎來硅基負極普及的時代。
粉體圈整理
版權聲明: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103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